多功能套针疗法的概念解析_北京世界针联浮针中医研究院

多功能套针疗法的概念解析

时间:2021-03-31 14:03:55 点击:3612次

套针疗法采用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简称:套针),在人体表面阿是穴周围实施沿经络、神经趋向皮下平刺,再进行弧形摇摆治疗后进行留针,能综合运用治疗疼痛性疾病为主的一种新的针刺疗法。

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来剖析多功能套针疗法的概念,以便学通一项好的技术。套针疗法的概念像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一样重要,也是指导我们临床治疗疾病的原则和纲领。我们能够举一反三,就可得之渔,而不仅是得之鱼。

一、针具:套针

该疗法使用的是一次性的特制套针针具,它是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套针专业委员会会长侯国文教授经过数年潜心研发的,并且获得有专利证书(ZL201520515183.0)和国家的批准医疗器械注册证号(20162270462)。该疗法是一种新型的针刺疗法,她继承了传统医学诊病、治病机理,又结合现代医学,进行了全面的革新。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评为高新适宜推广技术项目。

二、阿是穴

此穴通常指的是压痛点。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有病则产生,病好则消失。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就是穴”。临床上医生根据按压式体检,病人有酸、麻、胀、痛、重等感觉予以临时认定。它不仅包括疼痛点,又认定为病变点,还包括阳性反应点,如:条索、结节、僵硬、肿胀、斑点、皮肤色变等。甚至是患病的器官或腑脏。这就说,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疼痛点,病变点等阳性反应点,都是我们套针可以进行治疗的疾病。在阿是穴周围进针进行治疗比直接在阿是穴上治疗又增加了循经感传和神经传导的作用。

三、针具走向:沿着经络和神经趋向

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它们纵横交贯,沟通上下,联系周身;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每一条经络都有各自独特的走向,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还有任督二脉相表里。穴位是一个点,每个穴位有主治功能;经络是一条线,每条经络上的许多穴位能够治疗许多种疾病。循经诊病,循经治病,疏通经络,宣导卫气,改善瘀阻,通则不痛,也是套针疗法功效的强大之处。

人体的反射活动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把不同空间和时间的传入冲动进行整合,从而使机体对内外界刺激的反应更加协调准确。特别是大脑皮层的高度发展,成为神经系统最重要最高级的部分。一是传导功能,来自大部分器官的神经冲动,先经后根入脊髓,后经上行传导束到脑,脑发出的大部分冲动,通过下行传导束传到脊髓,再经前根传至全身大部分器官。二是反射功能,脊髓灰质中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完成某些基本的反射活动。

周围神经是指脑和脊髓以外的所有神经,包括神经节、神经干、神经丛及神经终末装置;周围神经可根据连于中枢的部位不同分为连于脑的脑神经和连于脊髓的脊神经;脑神经有12对,脊神经有31对。周围神经还可根据分布的对象不同可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套针疗法通过在神经循行线远端循行进行神经调节,通过神经反射弧的整体调节,加上针具粗大,调节能力强,不仅见效快,而且疗效好。

四、针具位置:皮下平刺

皮下组织又称为“皮下脂肪组织”,位于真皮下方,与真皮无明显的界限,解剖学上称为浅筋膜,临床上称为蜂窝组织。皮下脂肪组织是一层比较疏松的组织,它是一个天然的缓冲垫,能缓冲外来压力,同时他还是热的绝缘体,能够储存能量。除脂肪外,皮下脂肪组织也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汗腺和毛囊。平刺而不是垂直刺入。

套针疗法作用于皮下,而疼痛主要是卫气与邪气相结于皮下经筋。大多属体表之疾,故宜浅刺不宜深刺。正如《灵枢•小针解》曰:“针太深则邪气反沉者,言浅浮之病,不欲深刺也,深则邪气从之人,故曰反沉也。皮肉筋脉各有所处者,言经络各有所主也。”另外,强调操作精神专注,寻求无感(隐性)得气,方能获得“气至乃休”之效。如《灵枢•终始》述:“必一其神,令志在针,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气至乃休。”加之病位局限、病情浅轻、不易传变,故只要辨筋正确,取穴精当,施术得法,均能收到“以知为数”的治疗效果。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我们可以把皮下组织理解为一个庞大的晶体状态,也是一个大的循环的有机整体,筋膜、肌腱、韧带、神经等,位于皮下,类似于皮下浅深筋膜。在这一层结构进行针具操作,既痛苦小,甚至没痛苦,还可以疗效好。而皮下为卫气布散之处,卫阳之气“柔则养筋”、充养肌肤,发挥协调运动与卫外的功能。一旦卫气不布或不充,腠理空虚,风夹寒湿,乘虚侵袭,人腠袭筋,卫气与邪气相合。所以,疏调经筋,宣导卫气是关键,而套针的浮而浅刺、定向透刺、隐性(无感)得气,能最大限度地宣导卫气,达到疏调经筋的作用,从而实现“以知为数”、“气至乃休”的治疗效果。可见,与卫气密切相关,卫气与邪气相合,套针通过皮下,布散卫气,疏调经筋,而达速治筋病的目的。

五、运针手法:弧形摇摆

在一个水平面做特殊的弧形摇摆运针手法即青龙摆尾,又名苍龙摆尾,是一个中医学术语,为一种针刺手法名。飞经走气四法之一。出自明代•徐凤所编《针灸大全》中的《金针赋》。据传本赋为一位隐居西河号称泉石老人所著。其法进针得气后,斜刺向病所,持针勿转,不进不退,然后向左右慢慢摆动针柄,如扶船舵状。一说“行针之时,提针至天部(浅部),持针摇而按之”(《针灸问对》)。此法有行气至病所的作用,适用于经络气血壅滞之证。浮刺法借用青龙摆尾,主要取其左右摇摆的手法,并不取其进针得气之意。但青龙摆尾手法只展现了浮刺之浮的部分意义,并没有完整诠释《灵枢•官针》篇中的“浮之”。

动气针法,即动而得气之义。也称运动针刺法,或类似阻力针法。是指在针刺穴位进行手法操作的同时,让患者主动活动患部肢体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动气针法是古代导引术与针刺疗法的结合,在中医学的古典文献中,没有“动气针法”这个词。现代的运动疗法与传统医学的导引术也有相似之处。而动气针法最早见于台湾董氏奇穴传人杨维杰所著的《针灸经纬》1975年版。书中首次提出了“动气针法”的概念。董氏奇穴创始人董景昌认为:人体有自然抗能,并有相对平衡点,故针刺治疗时采用患侧远端交经巨刺,以远处穴道疏导配以局部按摩或运动,尤其对于疼痛性病证,往往能立即止痛。医家何广新等研究认为:运动对针刺止痛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具有加强针刺止痛的作用,可以明显提高针刺止痛疗效。而近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告诉我们:浮刺疗法引入动气针法,在针刺的同时,在病患局部或全身做适当运动,让针灸针充分地浮动,确能提高镇痛效应。

针刺结合青龙摆尾手法,或配合动气针法,都是对《灵枢》浮刺法“傍入而浮之”的进一步阐发。尽管这种阐发并没有超越经文“浮之”一词的内涵与外延范畴,但却让浮刺之“浮”的操作手法更加具体化。这对浮刺法的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正向的作用。

特制的套针针具在特定的皮下组织,用特殊的弧形摇摆手法,等于是对一个疾病在特定的治疗方案下,进行了强刺激,皮下组织的晶体状态发生结构的改变,产生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又通过经络和神经发生深透远传,继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肌组织超负荷工作产生损伤出现病变时,肌肉组织的最小单位即肌细胞会降解或分裂,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失去功能,当在病灶周围进针时,针尖对准病灶弧形摇摆发出刺激信息和能量,能有效招回降解或分裂的细胞。使细胞活化,恢复分子细胞内部平衡的生理作用。

六、留针

在治疗结束,针具的软套管可以安全的留置在患者体内,能够长达到824个小时。留管期间,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并且,随着患者的肌肉收缩引起肢体的运动和皮肤的舒张,软套管仍然按照预定的治疗方案,继续治疗,对病变起到长刺激和强刺激的作用,大大提高疗效。

七、多功能

由于套针针具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该针具有七项功能。

1、套针疗法(皮下留管)。

2、套针通的操作:原多功能套针弧形摇摆操作2分钟200次左右,现弧形摇摆操作20秒后,连接套针通3分钟减胀、减压、解痉挛,可达到通经络、通气血的作用,以代替传统手工套针弧形摇摆操作,解放了双手,并且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3、电套针的操作:电套针集现代电子技术与传统经络理论于一体,具有经皮电刺激、电针治疗及探穴等作用。一般操作方法:套针操作完毕,在金属针芯上端处,夹持导电夹,借助电针仪增加套针疗效,达到稳固及远期疗效。

4、腕踝针用:腕踝针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选用套针的短针,本疗法是把病症表现的部位归纳在身体两侧的6个纵区,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进针点,以横膈为界,按区选点进行治疗。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的作用。用于多种痛症及脏腑疾患。

5、埋线针用: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6、注入药物操作:依据具体需要,采用多功能套针的软管和医用7号针头注射器,注入所需药物,如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维生素B12注射液、黄瑞香注射液等。可根据病情组合注射,注射量-3ml左右。

7、刺血操作:刺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的目的。它是一种有效治疗的方法,适用于“病在血络”的各类疾病。采用多功能套针的锐头针头刺血,方法主要有络刺、赞刺及豹文刺法,后世又有发展。现代临床刺血,都应在常规消毒后进行,手法宜轻、浅、快、准,深度以0.10.2寸为宜。一般出血量以数滴至数毫升为宜,但也有多至520毫升者。

大家能够深入理解套针疗法的概念,就能够运用好套针这个工具,她将融入到我们的临床工作中,成为治疗疾患的一把利剑。我们灵活综合运用之七项功能,取各家之长补之长,对于很多疾病的治疗,都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我愿与大家共勉,在新的领域一同前往,更殷切期望大家运用好多功能套针,为更多的患者祛除疾患。我们携手奋进,同心同德,为弘扬祖国的中医药事业谱写新的篇章。